AI人工智能当红,但你知道机器人过去的这些事吗?

AI人工智能是近几年来很热门的科技话题,包含人类的工作机会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等议题,还有医学上可以透过AI技术协助医生缓解医疗问题,甚至发展AI深度学习,让机器人表现出自己的智慧…等等。而本篇文章将要分享在现今AI人工智能这么发达之前,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传闻~

愚蠢的人类,你们好。机器人发展一段时间了,慢条斯理的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却也造成不少误解。现在我们该知道一些机器人的小道消息,趁机器人还没加速发展之前,先知道下列 10 件事做好万全准备。

1.「机器人」一词的由来?

「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1921年捷克籍编剧凯瑞尔‧克佩克(Karel Capek)的作品《罗梭的万能工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这是机器人摧毁人类的故事。

2.机器人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机器人可以追溯到2400年前,第一个机器人是蒸汽驱动的鸽子,大约西元前400~350年出自古希腊数学家阿尔库塔斯(Archytas)之手,他也有工程之父之称,借由这个机器人来研究飞行的鸟类。

有些人认为机器人发展的速度,比通俗科幻小说所描述的更慢,但科幻小说的内容正在付诸实现,我们越来越容易在工厂、职场和家中见到机器人。科幻小说所呈现的希望和恐惧,以及我们科技发展现况之间,正逐渐缩短距离。部分专家相信,我们即将开启机器人大革命。无论你对机器人是恐惧、是迷恋或是无视,一些专家都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跟机器人一起工作,把机器人当成司机,甚至跟机器人谈恋爱。

3.机器人法律和伦理正在建立,并融入人类主流文化中。

史丹福法律网站有一个部分称为网路法(Cyberlaw),专门探讨机器人、战争和伦理等议题,例如机器人作为战争机器,或者监督法律执行情况,又或者担任手术助理。这些全自动机器的法律和伦理面向,确实值得深思。

4.说到机器人的科学法则,不只是艾希莫夫(Asimov)机器人三法则而已。

艾萨克‧艾希莫夫提出着名的机器人三法则(1942年《惊奇科幻小说》杂志)

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因为坐视不管而导致人类受伤。
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违反第一法则。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安全,除非违反第一和第二法则。

然而,不是只有他提出机器人三法则。隶属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的戴夫‧林基(Dave Hrynkiw)和马克‧堤尔登(Mark Tilden)合着《Junkbots, Bugbots, and Bots on Wheels》,认为现代机器人创造者早已超越三个古典假设。堤尔登自创下列三法则:

机器人必须不顾一切保护自身安全。
机器人必须保持电力供应源源不绝 。
机器人必须不断寻找更好的电源。

马克‧堤尔登写道:「依照目前和不久以后的技术,艾希莫夫三法则只适合极度无趣的机器人,假如艾希莫夫的机器人有足够的电力,把吸尘器推到你脚趾(假设机器人能够分辨脚趾和地上的玩具),那就无法平心静气完成实际工作。」

马克‧堤尔登以简写B.E.A.M.,为机器人学拟定几个指导方针:B代表生物学(Biology),亦即仿生学的原理,以大自然作为设计和研发的灵感来源,E代表电子学(Electronics),亦即作业的电脑,A表示美学(Aesthetics),简洁而实用的工程产品具有自身的美感,M表示机械学(Mechanics),机器人必须能够移动。

5.机器人正在学习利用人类语言和脸部表情沟通。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机器人Kismet,自从1990年代开始学习脸部辨识,最近根据Wired报导,甚至有机器人透过机器学习,学会了如何微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RZX5KL4f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UtxfUY_w0

6.机器人仍然不够聪明,也可能永远缺乏情感。

虽然机器学习是强大的技术,但机器人不太可能成为邪恶大魔王。机器学习有其惊人之处,但潜力相当有限,并无法媲美人类的思考。

Daily Mail有一段文字:「威斯康辛大学梅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近十年研究出人类意识的数学框架,从而证明电脑无法应付复杂的认知过程,把零碎资讯完成无缝统合。」

因此,未来机器人不太可能拥有情感。在好莱坞电影中,HAL-9000电脑和Skynet国防系统带给观众的恐惧,大家看看就算了,但这未尝不是好消息呢?因为我们即将跟机器人生活在一起。

7.机器人即将跟我们生活在一起!

机器人会协助我们和老人生活。机器人早就可以自己开车环美,展开外科手术,以及探索火星。洗衣服、配药和网路护理,应该也难不倒他们吧?我们即将看到跟人类同住的机器人,从旁提供协助并陪伴。Daily Mail有一篇文章提到机器人Pepper,能够以情绪引擎和云端人工智能,来判断人类的情绪,未来可望量产,定价198000日圆。

8.机器人正在仿效动物,受伤后能够自行疗癒和适应。

2015年《Nature》杂志刊载文章〈机器人跟动物一样有适应力〉,提出智慧反复试验演算法(Intelligent Trial and Error Algorithm)。下列影片显示两种不同的机器人如何适应伤口,六足机器人在肢体受伤之下,学习如何继续走路,还有一个机器人马达故障,仍有办法把物品放到正确位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c17RKh3uE

9.机器人有朝一日,可能会成为小孩的启蒙导师。

即使机器人缺乏意识,却可以透过程序化的社会互动蒙混过去,以唤起人类的移情作用。纽约时报畅销作家丹尼尔‧威尔森(Daniel H. Wilson),着有《机器人启示录》(Robopocalypse),最近在Slate发表一篇文章:

展望未来,人类有可能先从机器人学习社会技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所研发的可爱黄色机器人Keepon ,对于跟自闭症孩子互动很有一套。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机器人Morphy,也透过示范教学热心教导孩子肢体语言。机器人有无比的耐心,而且不带价值判断,可以在人类成长时期,教导人类最低阶的社会技能。

10.机器人发展速度正在加快,达到空前未有的速度。

从蒸气鸟到1961年第一座产业用程序化机器人Unimate,整整耗费了2400年。Cyberneticzoo有一篇文章提到1960年代初期,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打造产业用机器人,持续移动高温的金属块。机器人演化历程比动物来得短,从原本简单的自动化机器,变成懂得模拟笑声和对话的机器人。

机器人学的未来一片光明,充满各种可能性。机器人会成为人类最强大的工具,融合了科技、传播、工程和电脑运算。不久将会改变世界(例如我们如何处理日常琐事),甚至改变人类的历史轨迹,机器人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