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孔规格改朝换代前,先来了解与传统耳机不同之处~

   
"目前市面上手机的耳机大多数还是传统3.5mm耳机孔,Apple从iPhone7后就将3.5mm改成自家专用的Lightning为新接孔,而乐视手机的耳机孔则是首款换成USB Type-C规格的手机。本篇文章将介绍Lightning与Type-C这两种音源孔与传统究竟有何差异~"
  2016年中国品牌乐视也抢先在新发表的手机取消 3.5 耳机孔,并提供 USB Type-C 耳机,这两种耳机到底与目前采用 3.5mm 的耳机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手机厂商希望能够使手机更薄,此外也简化设备上的端子,故干脆把手机上唯二的端子再次整合,让手机在外观上仅剩下一个通用的数位介面,这也是在手机设计极度追求轻、薄之后的发展。

在传统手机发声的结构之中,是由手机内负责将数位讯号转换为类比的DAC (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先将数位档案变成类比的讯号,然后再经过扩大晶片将讯号放大之后,输出给3.5mm的端子,把已经转换成类比的讯号传递到耳机的单体之后发出声音。

 

目前手机的做法有几种,其一是直接透过处理器整合的数位类比转换架构,把类比声音输出给扩大晶片,另外就是透过独立的数位类比转换晶片再输出给扩大晶片,还有一种是输出把数位类比转换与扩大整合的晶片,然而无论哪一种架构,先经过数位类比转换后扩大的过程都是必备的。

无论是Lightning 耳机,或是USB Type-C 介面,都是透过数位的方式连接,并未具备类比输出的功能(虽苹果早期30pin 是可转换为类比输出,但Lightning已经取消类比输出),不过在耳机发出的声音却是类比的,到底要如何驱动以类比方式发声的单体?简单的说,就是把原本在手机内部的数位类比转换晶片换到耳机上进行。

 

简单的说,驱动耳机的程序不变,改变的只是结构放置的位置,把原本的数位类比晶片与扩大晶片藏到数位耳机的设计之中,简言之相较原本的3.5mm 耳机,数位耳机的成本会更高,尤其是Lightning 与USB Type-C 介面这两种标榜正反皆可插入的设计。

由于Lightning 与USB Type-C 考虑到使用便利与乘载更高的数据量、供电量,所以把接点变成双面,同时Lightning 与USB Type-C 需要正反面皆可使用,相较仅单面接点并有指向性的microUSB ,需要多一颗沟通与转换晶片,在设备插上去之后与手机进行沟通,确认输出的讯号点一致,并在最后把讯号整合,才能正反面皆可使用,而这仅是端子的成本。

 

另外就是在耳机端需要多数位类比转换晶片与放大结构,且因为不能增加太多耳机重量,所以一定是使用手机内部输出的电力,不会额外加装电池设计,所以挑选的数位类比转换晶片与扩大晶片需要符合低电压启动与低电流运作,避免手机端供电不足造成耳机无法正常运作。

 

此外,无论是Lightning 或是USB Type-C ,相较于手机内建的耳机驱动结构,都多了一个需要将数位音讯讯号先转换为Lightning 与USB 讯号的过程,所以数位耳机需要再多一颗解码晶片把接收到的讯号转为SPDIF ,否则目前多数的数位类比转换晶片是无法直接辨识USB 与Lightning 讯号的。

但其实说穿了,无论是Lightning 耳机,或是USB Type-C 耳机,在意义上与现行市面上能买到的手机用DAC 整合扩大机是类似的意思,差别只在于这些数位耳机是直接把耳机与数位扩大机整合,同时在电力与尺寸有较严苛的需求。

 

相较Android , iOS 的MFI 规范有其优点与限制存在,通过MFI 的Lightning 耳机意味着只要接上iPhone 、 iPad 就可随插即用,且苹果原本就有在iOS 系统中预载USB 音效驱动,除非是早期的30 PIN 设备,否则不会遇到相容性问题;不过MFI 对于设备的耗电以及数位讯号接收晶片格式有硬性要求,像是数位接收晶片仅允许最高24bit 48kHz 格式,也限制了一些耳机与高规格音讯档的表现能力。

而目前的Android 阵营虽到Android 5.0 之后开始再系统底层加入对USB 音讯的通用驱动,不过由于Android 某种程度还是允许厂商作些许的调整,导致部分入门机种为了节省系统储存空间拿掉USB 驱动,其次一些机种由于加入较复杂的USB 连接功能而修改驱动,导致连接USB 音讯装置会偶遇状况不稳定的情形。

取消耳机孔是必然的趋势吗,笔者实际上是存疑的,因为如此一来数位耳机的复杂度比起传统耳机更高,同时耗损率也更高,毕竟线材的耐用性等同于Lightning 与USB 3.1线材,且耳机内一旦扩大端或是耳机端毁损,都等同于耳机失效;不过以厂商巴不得消费者快点把消耗品用坏的情况下,或许取消耳机孔更像是一种变相赚钱的阴谋论呢。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